坐月子是媽媽身體修復、補充體力和調整情緒的重要階段。津田生機相信,食物是每天最溫柔的療癒方式,不是華麗的進補,而是細水長流的陪伴。
以下整理五大熱門問題,結合營養師建議與日常生活小提醒,讓新手爸媽能找到最舒服的生活節奏。
文/營養師 廖泓鈞
1. 月子餐要吃多久才夠?
多數媽媽會以 30 天為基準,
若是剖腹產或傷口大、貧血,建議拉長到 6 週,給身體更多時間恢復。
自然產且恢復良好,滿月後就可以慢慢轉為正常飲食。
- 溫暖小語: 每個人的復原速度不同,需好好檢視當下的狀況。覺得疲,就再多休息、多吃幾天溫和的調理餐,慢慢來是對自己身體的尊重。
2. 月子餐要吃什麼、避免什麼?
- 第一週:以清淡、易消化為主,例如魚湯、蔬菜湯、蒸蛋,幫助排惡露。
- 第二週後:增加蛋白質和熱量來源,如豆腐、魚肉、雞肉,協助傷口癒合。
- 注意:避免調味過度、辛辣或寒涼食物,並攝取足夠水分。
- 小知識: 豆製品和新鮮蔬菜是溫和又容易搭配的食材,能輕鬆增加蛋白質與纖維,讓腸胃更舒服,但容易脹氣的媽咪,需要注意攝取量。
3. 月子餐的目標
- 幫助子宮收縮、順利排惡露
- 修復傷口、補足氣血
- 支持母乳量與品質
- 穩定情緒與充足睡眠,減少疲勞感
- 暖心小語: 好好吃飯、好好休息,不只是為了恢復,而是給自己一次重新認識身體的機會。
4. 如何挑選安心的月子餐?
評估項目 |
重點 |
食材來源 |
清楚標示、檢驗合格,讓人吃得安心 |
烹調方式 |
溫和、低油、不過鹹,減輕腸胃負擔 |
客製化 |
可依週數、禁忌需求調整菜單 |
配送品質 |
新鮮、準時,讓媽媽少一份操心 |
- 日常小語: 一日三餐不只是營養補給,更是每天和自己對話的時光,好好感受身體的變化吧。
5. 打破傳統禁忌迷思
現在的環境安全多了,洗澡、洗頭是可以的,只要水溫適中、盥洗後吹乾就好。
盡量起身活動,適度走動或伸展,有助血液循環與心情放鬆。
- 生活提醒: 好心情也是月子調養的一部分。試著把每天的一小段時間留給自己,喝杯溫熱的飲品、聽音樂或靜坐,心也會慢慢穩下來。
以下將常見的五大月子餐問題濃縮成表格,讓新手爸媽一眼就能掌握重點:
主題 |
重點整理 |
小提醒 |
吃多久 |
30天為基準,剖腹產或貧血可延長至6 週 |
疲勞或氣色差可再延長調養時間 |
吃什麼 |
前期清淡易消化,後期增加蛋白質和熱量 |
避免過油、重鹹、辛辣、寒涼,水分充足 |
目標 |
前期清淡易消化,後期增加蛋白質和熱量 |
好好吃飯、好好睡覺,是調養的核心 |
如何挑選 |
食材來源清楚、烹調溫和、
可依週數調整、配送新鮮 |
安心、方便、符合生活節奏 |
禁忌 |
可洗澡洗頭、注意保暖;避免完全不動 |
適度活動有助循環,情緒照顧也很重要 |
給新手媽媽的一句話
坐月子不是補得多,而是補得剛剛好。用簡單天然的食物、規律的休息和溫柔的陪伴,讓身體慢慢回到熟悉的節奏,這就是最好的禮物。
免責聲明
本文為健康資訊分享,並非針對個人病況之醫療建議。若您正在接受其他醫療照護,建議與您的主治醫師或營養師詳細討論飲食計畫。本專欄與作者不負責讀者依本文資訊自行調整飲食所導致之任何健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