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術後需要特別的飲食照護?
手術後,身體進入修復階段,代謝率提高,營養需求增加。此時,攝取充足且適當的營養素有助於:
-
加速傷口癒合
-
減少感染與併發症風險
-
恢復體力與免疫功能
-
改善食慾不振、腹脹等術後常見不適
🍽 術後飲食的核心原則
1. 高蛋白質攝取💪
蛋白質是組織修復的基礎。建議攝取優質蛋白質來源,如:瘦肉(如里肌肉、去皮雞腿肉)
-
魚類(如鱸魚、鮭魚)
-
蛋類、牛奶
-
黃豆及其製品(如豆腐、豆漿)
這些食材有助於提供必需胺基酸,促進傷口癒合 。
2.攝取適量熱量與脂肪⚖️
術後應避免高脂肪食物,特別是對於膽囊切除患者,建議採用低油烹調方式,如清蒸、水煮、川燙,並選用低脂食材,減少對消化道的刺激 。
3. 避免脹氣食物💨
為減少腹脹不適,應避免攝取容易產氣的食物,如:
-
地瓜、山藥、芋頭
-
豆類製品(如豆花、豆漿)
-
高糖分甜點、油炸食品
特別是腸胃道手術後的患者,更需注意食物的選擇 。
4. 漸進式飲食恢復⏳
術後飲食應從清流質→全流質→半流質→軟質飲食,逐步過渡到正常餐食,讓腸胃慢慢適應。
不同手術類型的飲食建議
膽囊切除
-
採用低油烹調方式,降低脂肪攝取
-
避免使用高油調味料,如沙茶、麻油
-
選用低脂食材,如里肌肉、去皮雞腿肉、魚肉
-
避免容易產氣的食材,減少腹脹不適
婦科手術
-
避免產氣食材,減少腹脹
-
選用溫熱性食材,如蔥、薑、蒜,補充元氣
-
增加膳食纖維攝取,促進腸胃蠕動
人工關節置換
-
每餐提供足夠的優質蛋白質,支持組織修復
-
多元攝取蔬果,獲得豐富的植化素與營養素
-
適合體重80公斤以下的癌症患者或需高蛋白高熱量者
✅總結
術後照護餐的核心在於根據不同手術類型,提供適當的營養素與烹調方式,協助患者順利度過恢復期。專業的營養規劃不僅能提升生活品質,更能加速康復進程。若有需求,建議諮詢營養師或專業照護團隊,獲得個人化的飲食建議。